dgut logo
banner1
返回

环境卫星守护地球生态环境

时间: 2024-08-30
来源: 水圈元宇宙

  环境卫星于2003年由国务院批准立项,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求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一号

  环境一号卫星(全称: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是中国继气象、海洋、资源卫星系列之后发射的又一新型的民用卫星系统。

  环境一号卫星由两颗光学卫星(HJ-1A和HJ-1B)一颗雷达卫星(HJ-1C)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多种探测手段,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能力。   

HJ-1A、B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东方红卫星公司负责研制生产,设计寿命均大于三年,可提供可见光、红外谱段光学遥感信息,并在一个轨道面内飞行,相位相差180°。

  HJ-1A星搭载了CCD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HJ-1B星搭载了CCD相机和红外多光谱相机。

  

HJ-1C

  HJ-1C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雷达卫星,也是中国首颗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与已经发射的HJ-1A/B形成第一阶段的卫星星座。HJ-1C使用6*2.8米的可折叠式网状抛物面天线,天线将在卫星入轨后展开。

  S波段SAR雷达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成像带宽度分别为40公里和100公里。HJ-1C的SAR雷达单视模式空间分辨率可到5米,距离向四视时分辨率为20米,提供的SAR图像以多视模式为主。

  

环境减灾二号

HJ-2A、B

  HJ-2A、B用于接替已在轨运行12年的HJ-1A、B,满足国家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应用需求,并兼顾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行业需求。

  16m相机载荷由四台可见光CCD相机组成,通过视场拼接可提供幅宽为800km的多光谱图像;高光谱成像仪幅宽为96km;红外相机幅宽为720km;大气校正仪可在轨同步获取与16m相机同视场的大气多谱段信息,进行大气辐射校正。

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载荷配置示意图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载荷配置示意图   

HJ-2E

  HJ-2E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首次具备全天候、全天时的业务化监测能力,有效弥补了光学遥感卫星易受云、雨等天气因素影响的不足,成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的新利器。

  该卫星是HJ-1C星的接续星,设计寿命从C星的3年提升到8年,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499公里。该星配置了5米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应急数据处理分系统两台有效载荷。   

HJ-2F

  HJ-2F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十三五”立项的环境系列“2+2”星座(2颗光学、2颗SAR)正式组网运行,初步形成了多要素、全天候、全天时的中等空间分辨率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

  HJ-2F指标设计与HJ-2E一致。两星组网观测,使5米S波段SAR载荷数据获取和覆盖能力相比单星提升一倍,将有效弥补南方多云多雨地区光学卫星遥感有效数据的不足。

  5米S波段SAR可不受云、雨等天气影响,有效弥补了光学卫星易受天气因素影响的不足。5米S波段SAR载荷具有条带或扫描的在轨工作模式,成像空间分辨率/幅宽分别达到5米/35公里和25米/100公里,具备4天内对80%以上国土范围的重访能力。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不属于环境系列卫星,但是环境系列卫星、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2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都属于由生态环境部牵头负责组织研制建设并在轨正常运行的生态环境卫星。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一颗科研卫星,该卫星于2022年4月16日成功发射。

  卫星主要搭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5台载荷,是全球首颗具备主动激光二氧化碳探测能力的卫星,能够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以及水生态、自然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同时可支撑开展气象、农业农村等行业的遥感监测应用工作。   

卫星应用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CO₂全球、全天时、高精度探测,首次生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包括南北极的全球白天、夜晚CO₂柱浓度数据产品。CO₂柱浓度探测精度大幅提升至优于1pp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最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

  

自然灾害监测

  2024年4月18日,广东省大部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4月24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运行的HJ-2B,从云层缝隙中获取到清远市光学影像。

  
水环境监测

  对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鄱阳湖、丹江口水库等重点湖库进行水体水华监测;对近海岸线变化、河流断流干涸等进行定期监测。

  

自然生态监测

  结合现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可支撑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监管,土地利用分类、植被长势监测以及生物量评估等遥感监测业务应用。

参考资料:

  1.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secmep.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mee.gov.cn)

  3. 我国两颗碳监测卫星成功投入使用!,央视新闻

  4. 环境减灾二号F星成功发射!大幅提升我国全天候、全天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5. 【卫星家族】 | 探秘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中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

  6. 国产光学卫星直击广东洪水,中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

logo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D2栋 邮编:523808

邮箱:eslab@dgut.edu.cn

qrcode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东莞理工学院工程软件重点实验室